山南
切换分站
免费发布信息
信息分类
当前位置:山南058同城网 > 山南热点资讯 > 山南热点资讯 >  问题:生态环境部的地位怎样,在实际生态环境环保工作中起到怎么的作用?

问题:生态环境部的地位怎样,在实际生态环境环保工作中起到怎么的作用?

发表时间:2023-05-21 09:05:05  来源:资讯  浏览:次   【】【】【
一、生态环境部的地位怎样,在实际生态环境环保工作中起到怎么的作用?       泻药      环保部目前的地位和作用浓缩成1句话:      在保护中发展,在发展中保护。 二、部和.

环保部部长什么级别

一、生态环境部的地位怎样,在实际生态环境环保工作中起到怎么的作用?

      泻药

      环保部目前的地位和作用浓缩成1句话:

      在保护中发展,在发展中保护。

二、部和司哪个大

      明朝的话部大司小。部是直接对中央负责的,司是监管地方的。

三、生态环境部的地位怎样,在实际生态环境环保工作中起到怎么的作用?

      工作原因,生态环境5级机构全部接触过,各个业务也都有接触。

      先说结论,生态环境系统在政府环保工作中,起的是咨询、监管、执法的作用,本质上是为各级政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,以辅助实现各级政府环保KPI目标,并对生态环境质量、污染排放行为、污染防治措施进行监管,以及在有限范围内行使行政执法权。

      环保是1把手工程,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任何1个部门可以解决的,生态环境系统的地位取决于各级政府KPI指标和1把手重视程度。以前唯GDP,现在环保“1票否决”,“党政同责、1岗双责”。责任体系1般是这样的:

党委政府:负领导责任生态环境部门:负监管责任行业主管部门:负直接责任生产经营单位:负主体责任

      1983年1月,第2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,会上宣布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。其他六项基本国策是:计划生育,男女平等,对外开放,水土保持,节约资源,合理利用土地、保护耕地。哪几项被超级严格地执行,哪几项是个摆设,哪几项逐渐强化,哪几项逐渐弱化,就可以看出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1把手关注的重点了。

1、中国环保工作的由来

      问题是2014年提的,提问者问的是国家环保总局,有知友修改成环保部,我今天偶然看到,就又改成了生态环境部。其实这个过程也是生态环境部的发展历程,这是1个从司厅局级到部级,从边缘区域逐渐走向中心区域的过程,也代表着环境保护工作日趋重要。

生态环境部发展历程

      1973年8月,第1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,这次会议是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(现国家发改委)举办的,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。这次会议上,首次承认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,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,需要认真治理。(是不是很有那个时代的特色)

      会议制定了《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》,把环保工作的范围做了框定,后面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保局、国家环保总局、环保部、生态环境部1系列机构改革基本都是沿着这条路在走,只是管理范围做了些调整,比如:

森林、草原的管理,先是分别转移到国家林业局、农业部畜牧司草原处,后又转移到国家林草局,归自然资源部管。海洋水质的管理,先是部分转移到国家海洋局(归自然资源部管),后又回到生态环境部。八大流域水质的管理,先是部分转移到水利部各水利委,后又回到生态环境部。核与放射性物质管理,先是由国家科委管,后转移到生态环境部,挂国家核安全局牌子。……

2、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

      开篇讲生态环境系统起的是咨询、监管、执法的作用,下面详细说说。

      1、咨询

      前几年,国家出台了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、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、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,发文机构不是生态环境部,而是国务院,最终审议机构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。也就是说,环保工作是政府行为,而不是单1部门行为。生态环境部是3大行动计划的技术支持部门,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最经济、最有效、最可持续地改善生态环境,这个是生态环境部来评估,给出解决方案。

      我们拿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举例来说,随便看几条:

      (1)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

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。加快推进集中供热、“煤改气”、“煤改电”工程建设,到2017年,除必要保留的以外,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,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;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。

      这个归工信部管。

      (2)深化面源污染治理

加强施工扬尘监管,积极推进绿色施工,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,严禁敞开式作业,施工现场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。
      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,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。

      前1条归住建部管,后1条归城管管,也是住建部。

      (3)压缩过剩产能

加大环保、能耗、安全执法处罚力度,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“两高”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。制定财政、土地、金融等扶持政策,支持产能过剩“两高”行业企业退出、转型发展。发挥优强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主导作用,通过跨地区、跨所有制企业兼并重组,推动过剩产能压缩。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。

      这个归多个部门管,发改委、工信、自然资源等。

      具体来讲,咨询涉及的业务还有很多,除了各种政策性的方案外,还有技术性的研究,比如要分析污染成因、污染源头、污染发展趋势,研究生态环境目标、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,研究污染治理方案、生态修复方案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……

      方案给出了,各个部门讨价还价,经过老大的协调,最终都折中同意了,那么就要实施了,效果怎么样?生态环境部来评估,这就是监管。

      2、监管

      各级的生态环境厅/局都是归本级政府管,自己评估自己,就是既当运动员,又当裁判,是有问题的,于是生态环境部在国务院的支持下,搞了套制度:

省级的环保工作情况,由生态环境部及其直属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来监管,生态环境部直接对重点地区、重点企业进行监管,比如长江,比如中石化。市级的环保工作情况,由省环保厅及其直属单位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来监管。区县级的环保工作情况,由市环保局及省环保厅的直属单位市环境监测站来监管。

      具体来讲,咨询涉及的业务还有很多,除了气、水、海洋、土壤、噪声、光、恶臭、固体废物、化学品、机动车等的监管外,还有环境准入的监管、重大事故的监管、政策实施情况监管等。

      3、执法

      生态环境部是不直接执法的,下面几级单位有行政执法权。

      我在前面写,在有限范围内行使行政执法权,是说执法的范围比较窄,1般来说主要是针对企业的。比如,道路上机动车尾气超标,环保是不能直接执法的,执法权在交警;渣土车扬尘,环保也是不能直接执法的,执法权在城管。

      拨打12369环保举报电话,有些工作都被生态环境局根据部门职责分工交到其他部门处理了。所以上面举的这几个例子,打12369还是有用的,毕竟还是与环保相关,环保会与其他部门联合执法。

      4、尚方宝剑

      方案给了,效果也评估了,各级政府不实施怎么办?祭出尚方宝剑。

根据污染防治行动计划,国务院与各省政府签订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,这个是阶段性的。在国务院支持下,每年,生态环境部可以与各省政府签订下1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。以此类推,每年,省生态环境厅可以与各市政府签订下1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。

      除了这些还不够,还有中央环保督察。这是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”设计的制度。生态环境部去督察,省政府可以不理,市政府也可以不理,那么就把中纪委、中组部都叫上,1起查。所以,中央环保督察不仅仅是环保部在查,也是中央、国务院在查。

      其实,中央层面对环保的重视,1方面是因为环境问题确实太严重了,另1方面也是为了倒逼产业升级,优化产业结构。以前大家都讲环保和GDP是冲突的,搞环保影响GDP,现在我们发展到1定阶段了,“3步走”发展战略,前面走的两步比较快,第3步的GDP增长压力没那么大了,环保和GDP不能那么割裂了,所以讲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

四、环保部真的没有行政执法权吗?

      就这问题本身来讲,当然有。作为南方某县级市的监察狗,虽然不算多,但是我们去年1年下来也能罚个六七十家企业,500多万罚款。但是,执法权力真心偏软,确实“没牙齿”。就我多年执法经验来看,主要原因有4个,1是唯经济论,这个大家都说烂了,都明白;2是唯稳定论,所谓“稳定压倒1切”,所以环保执法最多意思意思,没法把企业往死里搞,要不来真出社会性事件了大家都完蛋,但你不往死里搞不痛不痒的企业根本不在乎啊;3是关系网,这个大家都懂得;4是法律,我不得不说,中国的环保法律真是坑爹货,可操作性极差,包括新环保法,也是1塌糊涂,配套的实施细则竟然跟基本法前后矛盾,简直滑天下之大稽,再看看同期公安部出的新环保法移送公安的实施细则,那才叫专业,那才叫有操作性,甚至说你环保法里描述的不清楚的名词我们公安部来给你解释,真真是。。。哎!还有老环保法实施那么多年,环境刑事案件全国基本没有(我记得好像1共13件),然后13年“两高”(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)出了个司法解释,我们去年1年就抓了两,虽然判的不高,1个六个月1个九个月,但至少以后可以好好吓吓那帮老板了:看看,不整改就把你抓进去!对比1下环保部法律的实施情况,真是1把辛酸泪啊。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